产品展示
每台亏6万算“倾销”?极越硬刚小米砸了自己的脚金融理财服务管理
刚聊完“极米”的恩怨情仇(详见:“极米”的恩怨情仇,炸出了圈内焦虑),小艾也没想到,这么快又要写另一个“极米”。不得不说,雷总就是雷总,担得起“话题王”“流量担当”,即便是《黑神话:悟空》爆火的这一周,也能凭借小到不能再小的“口水战”引发关注,真是应了那句话:惹谁也别惹雷军!
事件起因是小米刚公布的二季度财报,虽然小米的整体业务形势一片大好,但承载雷军“梦想”的汽车业务却亏损了18个亿,大家按照小米公布的销量进行核算得出,小米每卖出一台车就亏损6万元。于是谴责声四起,说小米这是在“倾销”,冲头阵的便是与小米汽车资历差不多的另一家互联网造车企业——极越。
国内除了比亚迪等少数车企,新能源汽车卖一辆亏一辆,在行业内几乎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为何唯独小米汽车上了热搜?小米亏本卖车真的算是“倾销”吗?
近日金融理财服务管理,极越公关负责人在朋友圈“炮轰”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而在前一天,小米刚刚发布了一份“小米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
根据小米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该季度小米营收888.9亿元,同比增长32.0%,创单季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20.1%。
大家都穷得好好的,你怎么要先富起来呢?这份成绩自然引起部分同行的强烈“关切”。
再细看这份成绩,首次披露了汽车业务业绩,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净亏损18亿元。按照小米汽车目前的销量算下来,单车亏损超过6万元。同时,雷军也转发了相关博文称:“造车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小米汽车还在投入期,希望大家理解。”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雷军这样的企业家,有点公德心和羞耻心好不好?”极越公关负责人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
就在网友们搬好小板凳准备“吃瓜”时,极越公关负责人却在朋友圈“认怂”。据流传出来的消息称,极越CEO夏一平已经通过一封内部信责成公司相关部门对极越公关负责人进行严厉批评,并进一步要求各位严守公司传播纪律,不妄议友商、不散播与公司价值观相违背的言论。
其实,小米与极越的此次“特别互动”,不难理解。极越汽车由吉利和百度两大企业共同打造,而此前小米“挖角”吉利系,导致吉利系至今“意难平”,在多个场合,两者相见都是分外眼红。前不久,极氪001“半年改三款”的余波未息,处在“多事之秋”的吉利,做人做事讲究低调点,毕竟小米、雷军的网络号召力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百度系公关团队最近也频出意外,极越的公关负责人此前就曾担任百度市场公关部高级总监、百家号业务部总经理等,2024年加入极越。而百度前段时间的“璩静事件”,也让其一度陷入尴尬境地。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5月,极越汽车的销量分别为218辆、147辆、511辆、362辆、1001辆。今年6月,销量环比突然“腰斩”,仅为461辆。同为“新人”,但极越与小米的差距还挺大的。
在汽车行业,尤其是今年北京车展以来,流量几乎裹挟着一切。为了流量,企业老板都亲自上阵直播,以至于被笑称“老板不够用了”。
4月15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曾出现在极越直播间,与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同框直播体验极越01。这也是李彦宏首次出来为极越站台。毫无疑问,极越意在抢占流量和关注度,毕竟能找到和雷军对抗流量的大佬并不多。
如果这一次也是极越汽车“兵行险招”要流量,那么,算是硬生生地踢到钢板上了。因为,极越公关负责人犯了一个严重而低级的错误,那就是,将亏损与不道德行为关联起来。
如今,车圈之间的“嘴炮”或者“炮轰”虽然很多,但基本都是对事不对人,没有发生过对企业家严厉的指控。
最典型的“缠斗”是长城与比亚迪的,此前有“常压油箱举报事件”,近日有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行业存在“不公平竞争”,建议搞一遍审计,但所有都是围绕事件本身争论,未涉及到个人。
在攻击他人之前,起码自己得干净。攻击小米可以,但是打击一片,极越必然是要惹众怒的。况且,极越上半年的销量,还不够小米一个月的交付量,如果真要较真起来,极越何尝不是亏本卖车呢?
倾销,是指为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小米汽车是“倾销”吗?
小米真正开卖也就是在二季度,而二季度卖了2.7万辆。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显然,说小米要想做到排挤对手或者独占市场,还早得很。
其次,小米汽车亏损18亿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算离谱。对比之下,小鹏和极氪二季度的汽车交付量分别为30207辆和54811辆,净亏损分别为12.8亿元和18.1亿元。
再者,小米也就亏损一事做过分析。在小米汽车2024年中期业绩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分析了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小米汽车规模还比较小,还在持续投入的阶段;二是小米汽车对第一辆车投入非常大,这些投入消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前期亏损更可能是一种战略选择,特别是在新业务或市场占领阶段,需要花大投入铺营销、铺渠道,比如工厂建设、技术研发、门店费用,等等,这都是需要花钱的,并在财报里中慢慢摊销。只有等产能不断提升,走上规模化发展之后,这个亏损才会进一步收窄。
为什么小米在高调宣布“最出色的季报”时,雷军等人敢于承认汽车业务的亏损呢?一方面,对比行业内动辄超百亿元的亏损,或者造车10年都没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18亿元的亏损反而彰显出小米一流的控费水准。另一方面,看涨的汽车销量以及小米主营业务的良性增长,单季业绩创新高等,更多是让投资人信心倍增。
财报发布次日,小米集团H股涨幅就扩大至9%。这也是资本市场对小米造车的一种认可。
针对舆情,雷军情商也堪称一流。他并没有批评极越,而是就“每辆亏6万”展开讨论。这里面简直是情怀造车啊,被感动的网友不去支持一辆小米,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此外,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草案,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认为中国纯电动汽车存在“倾销”。在此之际,居然有人“递刀子”,开始内讧,这让那些奔走在一线,反对人为设置贸易壁垒的中国车企情何以堪?
一些车企在面临巨大压力和亏损时,会通过与小米等热门品牌,或雷军等“行走的流量包”,联动乃至“碰瓷”来吸引流量。但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在追求流量的同时,也很容易被流量反噬。比如,李想本人就是玩梗高手,但“MEGA事件”也直接打乱了理想汽车的全年部署。对车企来说,追求流量,不能只看到了成功案例,而忽略了失败的尝试,陷入“幸存者偏差”。殷鉴不远,尤其是车企公关部负责人金融理财服务管理,不要把自己卷入流量中成为新闻主角。金融理财服务管理金融理财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