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BD SPORTS)官方网站

BD半岛新闻中心

金融理财服务管理云计算盘点:阿里云、腾讯云、字节云

2024-10-2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自工信部于2018年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以来,国家政策不断支持与引导着我国行业的发展。2020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再一次让目光聚焦到了云计算行业上。

  而历经多年发展,云计算产品带来的效率提升、高性价比以及运维优势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根据美国软件公司Flexera《2021年云计算市场发展状态报告》数据显示,36%的受访企业每年在公共云上的花费超过1200万美元,55%的企业工作负载预计将在12个月内进入公共云,90%的受访者预计,由于疫情,云的使用将超过计划。

  2021年5月13日,阿里巴巴发布2021年3月底止季度以及2021财政年度(注:统计区间为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下同)业绩报告。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年度营业收入为7173亿元,同比增长41%。

  截至2021年3月31日,阿里云计算业务第一季度收入为167.61亿元,同比增长37%,经调整EBITA实现盈利3.08亿元,较上一季度的0.24亿元上涨近12倍,再一次印证了其作为国内云计算服务头部供应商的发展能力。

  阿里云成立于2009年9月10日,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创办,在杭州、北京和硅谷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和运营机构。

  阿里云依托阿里巴巴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业务场景,历时两年多的时间,研发出国内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平台。并且,经过多年的实际生产运行的检验和双十一的海量业务冲击,阿里云成为国内第一个可用、可靠、可信的云计算平台。

  阿里云的目标是要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打造互联网数据分享的第一平台,成为以数据为中心的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公司。

  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根据IDC发布的数据,从中国市场来看,占据前四的分别为阿里云(40.6%)、华为云(11.0%)、腾讯云(11.0%)、中国电信(8.7%)。

  2008年9月,阿里巴巴确定“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决定自主研发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操作系统“飞天”。2009年9月,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近12年的发展历程中,阿里云从获得全球首张云安全国际认证金牌,到包揽图像识别“Image Classification on ImageNet榜单”训练实践、训练成本、推理延迟、推理成本四项第一,成为了世界排名前列的云计算服务供应商(注:图像识别榜单的公布方斯坦福大学 DAWNBench 是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竞赛之一,同时也是衡量深度学习优化策略、模型架构、软件框架、云和硬件等综合解决方案实力的标准之一)。

  作为极其依赖信息技术,进入壁垒极高的行业,阿里巴巴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进行云计算研发和产品设计,阿里云也从建立开始进入了长达十二年的亏损阶段。

  终于,阿里云在2020年第四季度迎来了盈利,单季度收入161.15亿元,经调整EBITA实现盈利2400万元。这是阿里云成立以来首次实现盈利。

  2021年5月13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21财年财报。自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营业收入为7173亿元,同比增长41%。

  主要由于中国零售商商业业务的强劲收入增长(注:其中包括自2020年10月开始合并高鑫零售)及云计算业务和菜鸟物流业务的稳健收入增长所驱动。来自云计算业务的收入为601.20亿元,同比增长50%,主要由于互联网、公共部门和金融行业客户收入的增长所变动。

  近五财年,阿里巴巴的云计算业务尽管增速放缓,仍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云计算业务营收在总营收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于2019财年首次超过数字媒体及娱乐,在2021财年中约为数字媒体及娱乐收入的两倍。

  云计算业务快速发展的代价就是其高昂的成本,根据2018、2019及2020三个财年的数据,在云计算分部营收远少于核心商业分部营收的情况下,其耗费的成本却能与核心商业分部相匹敌。

  在2019财年以65.80亿元基本与核心商业的66.73亿元持平,在2020财年以89.08亿元超过核心商业的85.18亿元。

  云计算分部2021财年的经调整EBITA亏损为1.66亿元,2020财年为亏损14.14亿元,新一财年亏损大大减少,主要因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所致。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单季收入达161.15亿元,同比增长50.31%,经调整EBITA实现盈利2400万元,这是阿里云自创建以来的首次盈利。

  2021年一季度,来自云计算业务收入为167.61亿元,同比增长37%,主要由互联网、公共部门和金融行业客户收入的增长所推动,经调整EBITA实现盈利3.08亿元,较上一季度上涨近12倍,而2020年同期为亏损1.79亿元,该涨幅主要因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所致。

  表3:2020-2021年,各分部经调整EBITA利润情况(单位:亿元)

  近两年阿里云单季收入的同比增长率除2020年第三季度有所回升,整体呈放缓趋势,2021年第一季度单季收入的同比增长率较上一季度下降13.12%,首次跌破50%降至37.19%。

  根据公司公告,该季度云计算收入增长放缓主要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单一头部客户收入下降。该客户于中国以外拥有具规模的业务,过去一直采用阿里云的海外云服务,基于非产品相关的要求,该客户决定终止其国际业务与阿里云的关系。

  剔除此客户,阿里云前十名非关联公司客户的收入贡献合计不超过阿里云2021财年总收入的8%,由此可见阿里云的客户结构十分多元。

  综上,阿里云自2020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盈利以来,在规模经济效应的推动下,短期内盈利增长能力迅猛。但在年度收入增长率及单季收入同比增长率持续放缓,单一头部客户流失的情况下,阿里云能否保持其盈利能力仍有待观察。

  阿里云是典型的IaaS层的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目前提供的产品服务主要有弹性计算、存储、数据库、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与CDN、视频服务、容器与中间件、开发与运维、物联网loT、混合云、企业应用与云通信共十三大类。

  自主研发的安全和中间件产品、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大规模计算服务和分析工具都使得阿里云在国内的同行中独树一帜,具有下表所示的技术亮点:

  阿里云的服务不仅帮助客户快速地在线构建IT基础设施服务而无需在本地部署,还借助领先的大数据分析能力,高效处理上亿数据维度的复杂计算任务,从而为其提供深入的数据洞察。

  当前金融行业面对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崛起,用户行为发生了巨大转变,业务增速难以预测。互联网金融要求金融机构的IT架构快速、弹性、安全、可靠。

  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用户对网上查询、交易等行为带来的与日俱增的访问,不得不在整体IT建设上投入更高的成本,而随着设备的增加,交付时间周期边长,运维难度也不断增大。

  对此,阿里云研发的阿里金融云服务以云计算为支撑,在杭州、上海、深圳设立金融云数据中心,帮助金融机构的IT系统整合入云,实现快速交付,降低业务启动门槛。

  同时,金融云通过标准化的异地灾备、专线接入等增值服务,满足金融业务在安全上的建设标准,进而帮助金融客户不再关注硬件设备的运维,真正回归到业务价值本身。

  阿里金融云依托于阿里云强大的IaaS基础设施,运用自主研发的飞天分布式操作系统运行数目繁多的云产品,主要分为移动开发平台和金融智能两大块,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定制化的行业方案,为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提供服务。

  其实现的网上银行应用/数据架构部署不依赖物理网点,突破网点辐射范围限制,让偏远地区的用户也可以获得金融服务,实现普惠金融,同时大幅降低网点和人工成本。通过各平台及运营中台技术支撑各个业务模块。例如:基于数据的运营模式,利用数据模型识别和评估借款人的借款风险;通过开放平台接入各种场景,实时数据总线支持秒级风控、智能营销。

  近年来,阿里云与金融行业生态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到目前,通过专有云技术输出模式,阿里金融云已经为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等近二十家银行提供分布式和金融智能技术,累计为上百家银行提供服务,全面覆盖国有六大行和十二家股份制银行。

  未来,阿里云计划为超过5万家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引擎,共同打造一个贯通金融与产业的生态圈。

  阿里金融云是唯一拥有保险系统从渠道外围到核心,全系统上云、且监管合规的云服务提供商。对于保险行业阿里金融云针对不同子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电子保单方案、新开保险公司核心上云方案、寿险核心上云方案。

  到目前,阿里云已与国内超过60%的保险机构开展合作,中国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中华保险、中再巨灾管理公司、华夏保险、中韩人寿等保险机构都已和阿里云合作搭建线上运营体系,启动数字化转型之旅。

  除了银行业和保险业,阿里金融云也为证券公司提供证券智能营销方案和证券行情上云方案,提升证券公司的业务能力。同时,阿里金融云还为小贷、典当、担保、众筹等小微金融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云计算服务,例如:互联网金融方案、互联网金融安全方案、金融直播方案。

  阿里云的云计算技术、新零售供应链管理及营销系统,与阿里巴巴多样化的商业平台及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产生的数据相结合,形成了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能力。

  除了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以外,阿里云在新零售、数字政府、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企业上云,拓展销售渠道、降低运营成本。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

  云计算的商业本质是一种资源租赁,厂商通过购买服务器、建设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服务,线上的客户按需租赁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购买增值服务。对于客户而言,云计算服务能够大大节省购置服务器、设备厂房、雇佣运维人员的费用,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云计算具有虚拟化、规模化整合、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及成本低六大特点,作为一个庞大的线上资源池,使用者可以在任意位置根据需要来购买可靠的服务,而无需自己承担购置数据中心的高昂成本。在未来的互联网中,云计算将会成为一种随时、随地,且根据需要而提供的公共服务。

  高效的绿色数据中心以及能支持不同互联网应用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是营造下一代互联网服务平台最基本的核心技术。阿里云致力于打造公共、开放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并将借助技术的创新,不断提升计算能力与规模效益,将云计算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服务。

  Gartner研究数据表明,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IaaS/PaaS/SaaS)规模达到1883亿美元,增速20.86%。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在18%左右,到2023年市场规模超过3500亿美元。不同产业对云计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云计算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带来发展机遇。

  Synergy研究数据表明,COVID-19推动了企业运营模式的改变并加速了从本地部署到基于云服务的过渡,全球企业2020年第三季度在云服务商的支出出现明显反弹,大幅增长约15亿美元。

  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企业在云基础架构服务(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和SaaS上的支出达到650亿美元,比2019年第三季度增长28%。PaaS在三大云服务市场中继续保持最高的增速水平,在第三季度达到了37%。

  随着新基建的逐步推进、5G技术的落地、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同时在疫情的催化下,云需求激增,2020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0H1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84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57.1%,PaaS市场同比增长64.4%。

  新基建加速了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投资和开服进度,也推动了云、AI、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金融等行业的融合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半年数据表现良好,但因疫情高峰过后线上业务场景需求有所减弱,二季度与一季度增速相比有所下滑。据中国产业信息网调查显示,2020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预计可达1619亿元,同比增速在25%以上。至2021年,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趋势,市场规模预计可超2000亿元。

  在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主要云提供商的主导地位在公有云领域更为明显。Synergy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亚马逊在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的份额保持在33%左右,而微软的市场份额超过了18%,两者继续占据着全球市场50%以上的份额。

  谷歌、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整体市场,并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这三家公司合计占据17%的市场份额。前五家云提供商控制了近80%的市场份额,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减少。

  就IaaS全球市场而言,2015年以来IaaS市场份额排名前四的厂商均为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及谷歌。同时,数据显示四家企业合计占比持续上升,其他厂商的市场占比有所下降,表明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

  和IaaS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相似,IaaS国内市场也主要由特定几个厂商占据,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

  同时,全球及国内两大IaaS巨头亚马逊AWS和阿里云收入增速仍维持较高水平,但有所下滑。阿里云较AWS的增速更快,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阿里云增长率为60%,而AWS则为29%。

  AWS和阿里云分别是全球和国内份额第一的厂商,但两者收入差距显著,2020年第三季度AWS实现营收116亿美元,而同期阿里云实现营收149亿元人民币,不足AWS的20%。

  Gartner研究数据表明,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IaaS/PaaS/SaaS)规模达到1883亿美元,增速20.86%。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在18%左右,到2023年市场规模超过3500亿美元。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增速38.6%。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89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57.6%,预计2020-2022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300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645亿元,较2018年增长22.8%,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500亿元。

  近年来,阿里云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根据Gartner发布的2020年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数据显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四的分别为亚马逊AWS(40.8%)、微软Azure(19.7%)、阿里云(9.5%)、谷歌云(6.1%)。从国内市场看,阿里云则以40.60%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相对于华为、电信等国内企业具有绝对优势。

  2020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单季收入达161.15亿元,同比增长50.31%,经调整EBITA实现盈利2400万元,达成自创建以来的首次盈利。

  截至2021年3月31日,阿里云计算业务第一季度收入为167.61亿元,同比增长37%,经调整EBITA实现盈利3.08亿元,较上一季度的0.24亿元上涨近12倍。自实现规模效应以来,阿里云的营收稳步上升,成本增加却较少,使得盈利能力大大增强。

  云计算具有很高的行业壁垒,外部竞争者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财力与人力资源,很难进入该行业。阿里云在研发初期,每年投入的成本高达数千亿元,一度与核心商业业务成本持平。

  经过近十二年的坚持,阿里云目前已经搭建起比较完备的IaaS产品体系,后续研发压力减少,同时,阿里云的云计算技术先进,能够与国际头部厂商相对抗。短期内,阿里云的竞争压力较小。

  尽管阿里云拥有先进、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已经建设完备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但其定位仍为IaaS(注:基础架构即服务),相对于PaaS(注:平台即服务)和SaaS(注:软件即服务)来说,提供的服务最为基础,与实际场景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来形成定制化方案。

  阿里云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积极建设PaaS和SaaS,抢占市场,努力发展成为专业且全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云计算服务供应商。

  阿里云毫无疑问已经国内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中的佼佼者,但反观国际市场,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仍占据着近六成的市场份额。

  阿里云如果要成为世界级的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在不断拓宽市场渠道的同时,也应当继续发力技术研发,进一步深耕云计算基础技术,夯实底层架构,从自身技术和渠道拓展两方面去掠夺国际头部厂商的市场份额。

  腾讯云是腾讯集团的云计算品牌,面向全球政企和个人开发者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与服务。其在社交网络、数字营销和游戏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腾讯云具有较强的混合云部署能力,致力于构建开放共赢的云端生态,推动产业互联网建设,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根据腾讯2020年财报显示,腾讯云保持了领先优势:支持了国内半数新发行游戏,在游戏行业市占率第一;服务了国内数量最多的主流电商平台,覆盖了国内90%的音视频客户,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一。腾讯云已联合超过8000家伙伴,共同服务了超过30万家企业客户,为20多个行业提供了超过300个行业解决方案,共同创造的市场营收达到百亿规模。

  根据IDC数据,2020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93.8亿美元(1257.76亿人民币),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6.2%,同比增长50.4%,为全球各区域中增速最高地区。从云服务结构上看,2020年,中国公有云中IaaS金融理财服务管理、PaaS、SaaS的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61.6%、12.9%和25.5%,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竞争仍以IaaS为主,SaaS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形成比拟欧美市场的成熟产业链和专业化分工。

  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公有云 IaaS市场份额前五依次是阿里云(40.6%)、腾讯云(11.0%)、华为云(11.0%)、中国电信(8.7%)、亚马逊 AWS(6.0%),市场格局稳固,Top5 服务商占据超过70%市场份额。

  腾讯在SaaS的布局相对较强,2020年第一季度以2.6%的市占率并列第四,依靠To C端社交和音视频领域的优势,诞生了企业微信和腾讯会议两款用户体量较大的产品。其余4位分别是金蝶(5.8%)、用友网络(5.3%)、Salesforce(5.3%)、SAP(2.6%)。图1全球及中国云服务市场情况

  腾讯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通讯巨头为云服务奠基前期流量基础,对准开发需求,由内向外逐步开放,启动“云+”计划新举措百亿打造生态圈,转型产业互联网。

  萌芽期(2006年-2010年),社交及游戏产品高速发展,为腾讯云服务奠定流量基础。自2005年起,腾讯内部项目逐渐上云,2010年2月,腾讯宣布向开放平台上的合作伙伴开放提供云服务,主要为网页游戏开发者提供云基础设施。

  创业期(2011年-2013年),腾讯内部全面上云,实现对外能力输出。2011年伴随微信发布,腾讯云对准开发需求,着力发展云储存业务,2012年实现内部事业群的完全无线年腾讯云随即宣布全面开放,实现由内向外的发展。

  成长期(2014年-2016年),腾讯云打造“云+”生态圈,紧跟云服务出海浪潮。2015年腾讯云启动“云+”计划,斥资百亿打造云平台及建设生态体系,发展2000家云计算生态服务商;2016年,腾讯云宣布出海计划,新加坡数据中心开服,并于同年成立AI-Lab。

  扩张期(2017年-至今),领军智能云,转型产业互联网。2018年9月,腾讯组织架构调整将企业微信与微信整合建立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以腾讯云为核心,聚合腾讯分散在不同部门的 2B 业务,进一步强化腾讯云对外的能力,转型产业互联网。

  根据光大证券估计,腾讯云2020年营收为259.7亿元,占腾讯当年总营收的5.3%,同比增长51%,预计2018年至2022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到48%,增长速度略高于阿里云。

  但在总体营收上,腾讯云约占阿里云服务2021财年(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营收的43%,距离赶超阿里云仍有较大空间。相比阿里云2021财年营收达601.2亿元,同比增长50%,腾讯云仍有较大空间。

  根据中信证券测算, 2020-2022 年腾讯云毛利率仍将为负,分别为-14%、-7%和-7%。

  但随着网络节点、可用区的逐步提升,预计腾讯云在中长期将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参考亚马逊AWS业务近年来的营业利润率30%左右的水平,预计未来腾讯云服务成熟后,利润率也能够达到30%金融理财服务管理。腾讯云尚未单独披露数据,参照竞争对手阿里云,2021财年的经营亏损为90.50亿元,经调整EBITA亏损1.66亿元,盈利之路道阻且长。

  同时,腾讯 SaaS 业务、腾讯生态等亦将对相关业务形成有力支撑。根据腾讯财报显示,2019第四季度,腾讯云付费客户数已经超过 100 万。

  2020年腾讯云在国内的市场份额18%左右,在游戏类公有云视频云、资讯社交、交通出行等垂直领域市占率第一。相比较而言, 2020年阿里云在工业云市场、数字政府市场、金融云市场优势明显,均排名市场第一(数据来源:IDC)。

  注:2021年阿里云服务营收为高盛预估2022财年数据(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2021年腾讯云营收为光大证券预估数据资料来源:高盛、光大证券、零壹智库

  腾讯云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依靠一云多端,发挥C2B优势,基于底层完备的 IaaS+PaaS 基础设施能力,腾讯多年以来积累的庞大流量入口,腾讯云在价格、用户获取、生态建设等层面进行积极扩张。腾讯云产品从 IaaS 到 SaaS 实现全链条覆盖,300多款产品共筑腾讯云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在IaaS 层面,腾讯提供基础的计算、存储功能,同时在IaaS基础上持续强化 PaaS 能力,提供数据平台、AI 平台、即时通信等相关的 PaaS 能力。

  其次是在SaaS能力上,内部自有SaaS平台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微信小程序成为连接企业和个人的有效窗口,基于腾讯社交与音视频能力,在 SaaS 层面针对协同办公、视频会议,推出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 SaaS 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云计算产品体系,同时通过整体云生态体系,实现从 IaaS 到 SaaS 的协同。对外吸引头部SaaS厂商加入千帆计划,通过投资、技术合作和分销合作等方式开展深入合作,扩大行业覆盖面,助力中小企业上云。

  最后是持续深耕垂类应用场景,为游戏、音视频等优势行业用户提供192个业务完善的解决方案。腾讯云强化场景思维,结合特定场景推出整套行业解决方案和技术解决方案,助力用户安全高效上云。目前腾讯云正在大力扩展金融、政府以及泛娱乐产业客户,此外腾讯云依托微信所构建的支付、电商以及小程序体系,亦在线下零售、金融领域进行拓展,同时依靠健康码等,亦在数字政府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中国信通院2021年5月数据,腾讯云在IaaS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占据了全国TOP3的位置,当前的可用区域和可用网络节点数量已经基本接近阿里云的水平。

  2021年腾讯云全球可用区达到67个,其中中国境内41个;全球CDN(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超过2800个,其中国内节点(包括港澳台地区)2000余个,海外节点数量超过阿里云。

  根据腾讯云官网数据统计,云基础设施IaaS的全球化部署方面,腾讯云目前已经在全球27个地理区域,运营着67个可用区。其中,海外数据中心已经落地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泰国等众多国家。腾讯云成为当前海外布局速度最快的,也是分布区域最广的云服务商之一。

  腾讯云在IaaS不断夯实基础能力,增强云计算底层基础设施领域的能力。目前,腾讯云已经在计算、存储、网络、CDN、数据库等方面,建立起完整的产品体系。

  依托腾讯在内容产业的优势,腾讯云在 CDN 及网络领域,强化在内容分发、带宽等的能力,形成独特的 IaaS 能力。

  在 PaaS 层面,腾讯云在垂直领域的领先优势带动了业务的强劲增长。腾讯云在信息安全、数据分析、垂直类应用等领域发力,同时依托在即时通信以及影音的布局,强化通讯、视频、直播、 游戏、金融等方面接入能力,形成在部分垂类领域的 PaaS 核心竞争力。

  以腾讯会议和企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研SaaS产品充分发挥在办公与通信领域的优势。2019年12月底,腾讯会议发布,疫情的到来促使企业和个人对远程会议的需求增长。

  腾讯2020年财报显示,腾讯会议上线个亿,成为国内最先突破一亿用户的视频会议产品,2020年底腾讯会议已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独立云会议应用。

  企业微信是腾讯微信团队为企业打造的通信与办公工具,预设轻OA应用,提供丰富的第三方应用供企业选用。同时,企业微信开放超过200个API支持企业接入自有应用,独有支持与微信消息互通、连接小程序和企业支付能力。

  截至2020年底,企业微信已经服务超过550万企业客户,企业微信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3亿,并与超过4亿微信用户连接。

  小程序作为微信基础功能外延的重要基础工具,已经具备超过8亿的活跃用户,MAU 超过 500 万的小程序已经达到 1200 余个。

  而随着在电商、直播、营销以及基于二维码的接入渠道,小程序已经逐步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核心工具,小程序与二维码协同,将微信流量导入到微信小商店以及企业微信,腾讯云通过接入小程序,有望吸引大量中长尾企业上云。

  2021年4月26日,腾讯在“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成都峰会”上提出SaaS“千帆计划2.0”,具体内容包括“一云一端三大项目”。其中,“一云”代表腾讯云为SaaS企业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支持;“一端”代表企业微信为SaaS企业提供C2B的连接场景;“三大项目”则代表SaaS加速器、SaaS技术联盟和SaaS臻选,分别提供资本、技术和销售支持。图6腾讯云首批SaaS加速器项目投资分布

  此外,腾讯云还设立第三方服务平台“千帆云市场”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上云服务。云市场联合众多合作伙伴ISV (独立软件开发商)、 SaaS 服务提供商、云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共同打造云服务生态,提供微信小程序、网站建设、基础软件、专家服务金融理财服务管理、企业应用、安全、API 服务等7种。

  截至2021年8月,“千帆计划”已吸引了10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覆盖30多种类型和行业。前期引入项目以通用型 SaaS 为主,包括 CRM、ERP、营销、法务等类型。

  腾讯云面向丰富的业务场景,提供整套行业和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安全高效上云。重点布局与腾讯生态密切相关的相关行业,提供完整的生态上云方案,如游戏、金融、教育、大数据、智慧零售、小程序等。

  此外基于微信生态,腾讯云提供优化的上云方案,包括提供腾讯云访问微信接口的专属BGP链路;采用内网通信,达到高速互联,同平台无缝对接;将支付、H5 等常用微信功能进行优化加速,提升微信流量以及中小企业用户的云使用量。

  腾讯金融云根据金融企业对合规性,隔离性等不同的要求,提供两类业务托管区:一类是针对保险、银行、消费金融、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提供符合人民银行和银监合规标准的金融专区,专区为独立的金融行业专用机房,安全隔离和防护要求以及运维要求均为腾讯云内最高标准。

  另一类针对小贷、众筹、金融网销渠道等互联网金融客户,在腾讯云现有公有云可用区中购买云服务资源,提供安全登录,更高的安全防护级别,以及客户服务级别。

  基于腾讯公有云成熟产品体系推出的专有云平台,支持私有化输出,具有高可用、统一管控、行业合规的特点,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云化技术、大数据、AI 等全面能力,为金融机构客户提供专业一体化的私有云解决方案。提供9大产品线 个自主可控产品模块,客户共同深耕互联网金融场景,按需提供银行所需要的互联网能力。

  此外腾讯云还提供企业级区块链服务 TBaaS,可一键式快速部署接入、拥有去中心化信任机制、支持私有链、联盟链或多链,拥有私有化部署与丰富的运维管理等特色能力,专注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供应链金融、可信数据交换、可信存证场景下。

  腾讯云携手业内优质金融软件服务商,为银行、保险、证券、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量身定制服务,目前主要合作伙伴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软件等科技公司,包括东华软件、北明软件、中科软科技、信雅达、屹通信息、神州新桥、银信科技等;另一类是银行、保险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包括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微众银行、招联金融、京东金融等。

  在银行合作案例方面,腾讯云和中国银行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风控、智能客服等领域深度合作;腾讯云和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成立“建设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

  在保险合作案例方面,腾讯云和中国人保财险在专属云建设方面全面合作,实现人保“新一代信息系统架构”转型。海通证券基于腾讯云构建混合云架构实现行情资讯分发;国泰君安证券应用腾讯云翻译君、OCR识别、蓝鲸、公有云等产品。

  以音视频为代表的腾讯内容快速增长,订阅用户超越 2 亿,腾讯视频付费用户超过爱奇艺达 1.14 亿,腾讯云服务的一大优势也集中表现在音视频领域。

  依托云点播VOD、视频处理MPS、极速高清TSC、云直播CSS等多种产品,支持直播、在线视频、线上教育、远程咨询等多种场景,合作对象包括CCTV、深圳市委组织部、拼多多、快手、斗鱼等。

  腾讯自2018 年以来全面强化云与企业业务,并在国内市场稳居行业 TOP 2, 收入体量仅次于阿里云。参考欧美市场以及 AWS 等巨头过去数年的发展历史, 中信证券预计,中期国内云计算市场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速。作为国内市场主流厂商,腾讯云将持续受益。

  随着公司资本开支的投入,中期内规模效应将逐步显现,加上腾讯生态的持续支持,腾讯云成长性、盈利能力料亦将逐步提升。参考 AWS 的发展路径及市场估值逻辑,估算腾讯云中期价值有望达到千亿美元量级。

  中国云市场十年三度变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明显、云计算下沉具体行业场景的要求迫切。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加速发展,5G带来流量百倍红利,叠加新冠疫情带来线上流量快速增长,政府鼓励中小企业上云加速,云化趋势不可逆。云计算行业发展确定性强,业绩兼具确定性以及持续性。

  相较于欧美市场成熟的软件 SaaS 产业以及各产业环节之间的彼此专业化分工,国内软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国内互联网巨头依靠 2C 流量占据用户心智,通过自研、外部并购(M&A )等方式布局上层 SaaS 环节。目前腾讯云已在协同办公、视频会议等通用领域推出了多个产品,并在相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产品层面,腾讯依靠社交以及音视频优势,在客户管理、视频会议方面占得先机,腾讯云等国内云计算巨头有望在 SaaS 市场扮演重要角色。

  从 AWS、阿里云的历史经验看,规模效应持续降低单位成本,技术进步带来的硬件利用效率提升,以及高毛利率的 PaaS 等业务占比的提升等,均有助于阿里云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腾讯云目前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仍在持续,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以及激烈的竞争,因此腾讯云可以效仿前者加强在PaaS业务方向的能力,逐渐缩小差距。

  腾讯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巨头,各方面业务都会受到政策监管,包括内容监管、牌照监管、反垄断监管等。例如,近来国家出台政策对数据安全问题的监管,对于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管控,以及国资云政策对腾讯云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注:下文简称“字节跳动”)成立于 2012年3月,相继在国内推出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懂车帝等多款应用,在海外先后推出TopBuzz, News Republic,TikTok等应用。

  Quest Mobile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其全部产品的总月活(MAU)已超15亿,字节系产品占全网用户使用总时长的比例提升至15.3%,仅次于腾讯。

  然而随着消费互联网进入成熟阶段,C端市场增量红利殆尽,面临流量贵、获客成本高等问题。To B服务具有强刚需、强粘性、技术壁垒高的特点,因此想要保证公司继续快速增长,必须效仿阿里、腾讯、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公司,加速B端布局。

  此外,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社会经济形势倒逼着企业们主动拥抱数字化升级,企业技术服务受到空前追捧,致使中国To B市场开始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以云计算为代表的To B技术服务可能是产业互联网新增长的方向之一。

  目前字节跳动的云计算服务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企业级SaaS飞书,目前以SaaS和PaaS为主的火山引擎,以及延申向IaaS的“字节云”。

  云计算正是产业互联网的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云计算产业链的核心是云服务厂商,海内外主要的厂商有亚马逊、微软、谷歌、Facebook、苹果、阿里、腾讯等互联网转型企业,提供弹性计算、网络、存储、应用等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厂商为之提供基础的机房、设备、水电等资源。

  SaaS是可直接使用的具体软件应用;PaaS 主要是开发和运行应用的环境;IaaS 服务则是搭建和运行各种应用的底层资源与设施,如存储、网络等。对服务商来说,越靠近 IaaS层,则投入越大、越重,它需要服务提供者运营甚至自建数据中心并维护大量服务器。IaaS 服务因而具有投入高、规模效应强、先发优势难被撼动的特点。

  从公有云细分市场来看,与全球发展现状不同的是,目前,我国云计算以IaaS市场的发展最成熟。2019年,我国公有云laaS市场规模达到452.6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67.4%,占公有云市场规模比重达65.66%,预计未来受新基建等政策影响,laaS市场会持续攀高。

  同时,参考全球云计算市场发展现状,我国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2019年,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达194.8亿元,同比增长34.2%。

  火山引擎和飞书也是字节在To B业务的布局,其中飞书作为一个协同办公平台,主要是承担聚集企业资源的端口、门户的地位。

  火山引擎所带代表就是字节跳动的基础、底层的企业服务能力,保证企业资源在字节跳动To B生态中简单的生存、发展,并为日后在基础服务之上,做出多元化服务奠定根基。

  飞书即为字节跳动企业级SaaS,最早在2017年7月上线企业协作平台飞书,将即时沟通、智能日历、音视频会议、OKR、飞书文档和工作台深度整合,通过开放兼容平台,让成员在一处即可实现高效的沟通和流畅的协作,全方位提升企业效率。

  而火山引擎去年6月刚上线时,首批推出的主要是云计算应用层和中间层的产品或服务,属于SaaS和PaaS范畴。

  最初定位是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经过一年的探索,目前聚焦企业智能增长领域,产品架构体系按照B端客户需求分为统一基础服务、技术中台、智能应用和解决方案四大块,从底层系统到上层客户端的一站式赋能。

  火山引擎已服务了众多客户,包括苏宁、京东、vivo、建设银行、银河证券、吉利、B站、华润等知名企业。

  根据IDC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公有云IaaS 市场份额前五依次是阿里云(40.6%)、腾讯云(11.0%)、华为云(11.0%)、中国电信(8.7%)、 亚马逊AWS(6.0%),市场格局稳固,Top5服务商占据超过70%市场份额。

  阿里、腾讯和华为等科技巨头此前基本遵循“先铺云(IaaS)再上应用生态(PaaS和SaaS)”的路径,而字节跳动却反其道而行,先利用飞书探索轻量级SaaS,随后推出火山引擎企业云服务平台,补上底层基础设施层面的IaaS。

  因为IaaS本质上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云厂商每年需要花费巨额资金用于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购置以及IDC租赁、建设等,而上述资产对折旧摊销的传导会影响云厂商的当期盈利能力。全球最大的公有云服务商亚马逊AWS花费了10年才盈利,阿里云则花了12年。

  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字节火山引擎部门将在2021年9 - 10月正式发布包含计算、存储和网络的云计算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业务。

  该业务将由字节去年8月收购的容器云服务商才云科技创始人张鑫负责,汇报给总经理谭待。火山引擎的整体业务由分管字节技术研发的副总裁杨震原负责。

  字节跳动试图进军云计算服务领域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7月,字节跳动提交了“字节云”的商标申请,从注册资料中可以猜测到其主要集中在SaaS、云计算等领域。在2020年3月与该商标所对应的的域名已经完成备案,其备案主体为北京飞书科技有限公司,为字节跳动的全资子公司。

  2021年5月由于美国政策原因,字节海外产品TikTok被迫与阿里云结束合作,转向亚马逊AWS,或许让字节意识到依赖于第三方云业务面临业务迁移等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加速推进IaaS业务。

  根据火山引擎最新更新类目显示,字节IaaS业务主要包括容器、存储、私有云、通信服务。和其他头部数字化企业相比,基础服务层产品还处在强化阶段。位于PaaS层的技术中台包括AI中台、数据中台、研发中台、移动中台、多媒体中台。

  SaaS层的智能应用包括内容套件、营销套件、运营套件以及个性化推荐套件等,后两个领域正是火山引擎的优势领域。目前火山引擎客户集中在零售、金融、汽车、文旅、泛互联网等领域。

  虽然字节跳动仅成立9年,但是国内已经推出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懂车帝等多款应用。在抢占了图文、短视频两个流量高地后,凭借较强的用户粘性,将业务板块延伸至广告、电商、直播、游戏、教育等领域。

  目前字节跳动旗下产品,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9亿,覆盖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超过35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位居应用商店总榜前列。字节跳动在亚洲、美洲、欧洲等3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全球正式员工数有11万人。

  2021年6月,字节跳动举办的“CEO面对面”会议上,CEO梁汝波首次披露了该公司2020年的财务情况和最新业务数据,2020年,字节跳动营业收入2366亿元,同比增长111%,毛利润1330亿元同比增长93%,经营亏损达147亿元。

  截至2020年3月,字节跳动已经完成8轮融资,累计完成超70亿美元融资,红杉资本中国、软银愿景基金等是其重要股东,但2021年4月公司公告表示,暂无上市计划。

  按照业务板块分,2020年字节跳动广告收入1750亿元,直播流水450-500亿元,电商营收60亿元,游戏板块流水40-50亿元,教育板块20-30亿元。按照产品类别,预估2021年广告收入2600亿元,其中抖音58%、今日头条占比18%、穿山甲为15%,星图平台3%,西瓜视频3%,懂车帝2%,番茄小说2%。

  字节跳动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2012年-2015年资讯阶段,2012年字节成立,借助图文信息流的东风,今日头条野蛮生长,实现千人千面的信息推送,成长为中国最热门的信息流App之一,建立了完善广告销售体系。

  还初次涉足海外市场,推出“海外版头条”TopBuzz(已停运),Helo(印度),并控股新闻聚合平台Babe(印尼)。

  其次是在2016年-2017年短视频阶段,基于头条所打磨出的智能推荐系统和流量流量先后推出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利用年龄和地域的区分,差异化定位打通市场,一举构建强大的视频矩阵。

  并在海外推出TikTok,Vigo Video对标抖音和火山小视频,收购两款移动视频应用Flipagram(美国)和Vshow(东南亚),牢牢占据海外视频市场。

  2018年至今业务扩张阶段,在这一年抖音强势崛起,一举成为国民级应用,为字节跳动注入强大活力。

  此后字节跳动一方面在内容平台上精细化布局,涵盖游戏、电影、经纪(MCN等)、阅读领域,满足C端用户内容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从内容到服务的纵向跨越,搭建电商、教育、办公、AI 技术服务和企业SaaS等服务平台,进军B端市场。

  一是构建产品矩阵,头部产品提供流量支持,多产品同时推进,胜出者获得全平台资源。比如今日头条为抖音、西瓜等产品的智能推荐及营销搭建了良好的推荐系统,公司在今日头条App中沉淀的AI技术助力抖音营销,广告营销再为其他应用输送流量和资金等资源。

  二是扩张业务边界,不仅在品类上打通细分市场,利用差异化定位涵盖更广泛用户,而且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技术出海与本土化运营并重。有意避开一些管制程度高的发达国家,把握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流量蓝海,通过“技术出海+本土化运营”抢占市场,并通过参股收购、精细化运营等方式切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流量市场。

  近年来包括腾讯、华为、阿里在内的C端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产业互联网,意图抢占市场先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产业互联网市场空间极其巨大,2017年规模为5700亿元,按每年18%的复合增长率,2020年市场达到近万亿元的规模。

  字节跳动作为一家全球化互联网公司,在过去8年中迅速成长,不断积累技术能力、增长理念和运营工具。字节跳动通过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懂车帝等C端产品,实现了营收和C端用户爆发式增长。

  Quest Mobile数据显示,其全部产品的总月活(MAU)已超15亿,2020 年上半年,字节系产品占全网用户使用总时长的比例提升至15.3%,仅次于腾讯,基本已经达到互联网C端流量顶端。

  目前,字节跳动的云计算服务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企业级SaaS飞书和此前以SaaS和PaaS为主的火山引擎,以及其延申向IaaS的“字节云”。

  相比阿里、腾讯和华为等科技巨头此前基本遵循“ 先铺云(IaaS)再上应用生态(PaaS和SaaS) ”的路径,而字节跳动却反其道而行,先利用飞书探索轻量级SaaS,随后利用强有力的中台技术,推出火山引擎企业云服务平台,搭建强有力的应用生态,最后补足IaaS板块。

  根据火山引擎最新更新类目显示,目前IaaS业务主要包括容器、存储、私有云、通信服务。位于PaaS层的技术中台包括AI中台、数据中台、研发中台、移动中台、多媒体中台。SaaS层的智能应用包括内容套件、营销套件、运营套件以及个性化推荐套件等。目前火山引擎客户集中在零售、金融、汽车、文旅、泛互联网等领域。金融理财服务管理金融理财服务管理

搜索